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致其知在格其物者,心有所貪慾而性辟焉,心有所嗔忿

而性塞焉,心有所癡奢而性蕩焉,心有所愛妄而性遷焉。是

以欲格其心物者,必戒貪慾,則扶性辟為正矣。息嗔忿,則

闢性塞為揚矣。消癡奢,則收性蕩為定矣。剷愛妄,則挽性

遷為止矣。

是故君子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機。

故心物自蔽,身物自染。格心物者,復性初也;驅身物者,

覺心源也;性心身者,一貫也,三者之不可離,猶植根本之

不可分矣。性心居內曰自覺焉,身行著外曰覺人焉。故內聖

外王之功,豈可缺一哉。

心物滋蔓,莫不自蔽己性焉。故聖人慎心物於隱微之間,心

物未動也,雖未動而之一慎,則心物終無矣!心物終無,

則至性常皓,至性常皓,則復性初也。

身物著,莫不自染己心焉。故賢人驅身物於著者,以其

心物未慎於隱微也,心物慎於未動之間,貪嗔癡愛遂熾

,而行矣!此謂之身物著者也。

故驅身物者,曰覺心源也。心者動,深恐,是

焉。則身物復著矣。如能始終覺心則亦漸趨於覺性矣!

功一也。此謂物不格不可以致其知。

所謂誠其意在致其知者。故心物未中和知性也。心

既發謂動機,紛乘意也。是以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

機,以復其知,而於至矣。

故格其心物以致其知者,內聖功也。聖而後,則意不誠

而誠矣,心不正而正矣。雖有四,則二焉,以其心意

一身,故亦列內聖之功矣!此謂知不致,不可以誠其意。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欲致吾之知,在物而也。

人心之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惟於有未

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始,必使學者即 凡天下之物,

莫不知之益窮之,以至乎其極。至於用

,而一旦豁然焉,則物之表裡精粗無不,而吾心之

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 此謂知之至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ongkong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